信阳翻译公司 信阳翻译公司 信阳翻译公司
123

一切为民的情怀——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许光先进事迹系列报道之三

信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信阳新闻网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
在新县,听人唱起“许光之歌”,或听人讲起许光的故事,似乎是十分平常的事儿。因为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刻进了老百姓的心里,成为大别山一座永恒的丰碑。

为什么许光的形象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那样,牢牢扎根在百姓心中?

其实,这样的问题,在每一个好干部工作过的地方,都有过追问。答案,也极其相似,那就是:“一切为民者,则民向往之。”当年意气风发的共和国舰艇长放弃似锦前程,替父行孝的故事被传为佳话。奶奶去世后,三次拒绝走出大山的许光,从此更是将自己的一生与家乡的父老血脉相连。

他深入乡村排忧解难,他用一双长满老茧的手为老乡耕种插秧,他流着眼泪走出穷苦人家的院落。暴风骤雨的夜,又是他挺在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……

削平人生的巨大落差,摘掉“高干子弟”帽子的许光,很快与百姓打成一片。每年下乡支农,许光常常一走就是一个多月,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。卷起裤腿插秧,老乡们都惊讶于这位朴实的“农人”竟是将门之后。田间地头的实地调研中,嘘寒问暖的深切关怀中,许光深知民间疾苦。有一次县里一些干部为推广两季水稻,不切实际地要把作为肥料、长势正旺的紫云英铲除。得知此事,许光主动站出来担责:“我们没有及时了解情况,工作没做到位,以后保证不会出现这种情况。”

和许光一起共事的人都清楚他的脾气,“嘴馋就不要跟我一起下去了”。计划经济时代物资奇缺,但淳朴的乡亲为了表示对驻队干部的感激之情,经常会想方设法在他们的餐桌上多加几个菜,有时是鸡蛋,有时是豆腐。许光清楚,这些鸡蛋和豆腐都是一顿顿从百姓嘴里省下来的,他怎能吃得下去?后来,每次下乡,他都会让同行的驻队干部谎称自己是回民,告诉老百姓回民有“三不”:不饮酒、不吸烟、不吃荤,甚至豆腐都不能吃。

在妻子杨定春的记忆里,许光从来把单位和百姓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。从不为家人亲友“开绿灯”的许光,却总是想方设法为老百姓排忧解难。一次,有个外地人到新县买化肥,找到素不相识的许光。许光满口应允,来回奔波,亲自为他协调了此事。对方出于感激之情,买了些时令水果作为答谢,但倔强的许光怎么也不肯收下:“帮忙买化肥是为了不耽误生产,收了水果就是不正之风!”

念群众疾苦,谋群众利益。为民情怀,一言以蔽之,就是怀着真情干实事。在大女儿许道江的记忆里,许光从未向位居高位的父亲要过照顾、谋过私利,却对事关家乡建设、百姓利益的事儿特别上心。许世友将军也从来不认为儿子“多事”,每次都认真对待。为了尽早解决新县的“通电”和“通话”难题,许光不惜四处奔波,多次到地区和省里反映情况,协调解决。当老区人民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时,当明亮的灯光照亮老区人民的新生活时,许光又默默地挽起裤管,奔向下一户农家。

退休后,许光仍然十分关注家乡发展。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全国人大代表熊维政的印象里,一身军便装、一双解放球鞋、手里总是掂着一把旧雨伞的许光经常从公司门口经过,或在院墙边停下来歇歇脚,跟普通的老人没有任何不同。但他却十分关心羚锐的发展,多次询问羚锐的生产经营情况,并提出利用家乡的优势资源发展绿色医药产业等具有建设性的建议,为羚锐发展献智出力。

上有奶奶、母亲,下有4个子女,压在许光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,但是一次探望五保户,看到老人家徒四壁,许光当即拿出20元钱嘱咐老人买糖、买油。今年65岁的朱慈柱也曾是许光的资助对象。朱慈柱的父亲早逝,母亲独自一人拉扯着5个年幼孩子艰难生活,是许光从1957年到1966年,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,每半年为他们寄去50元钱,帮他们走出无着的生活。多年来,生活极其简朴的许光先后“挤”出近10万元,关心资助红军后代,并为9名老红军遗孀养老送终。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,许光心里惦记的还是他一生挚爱的故里热土,他把一生积蓄的20万元,全部捐献给了家乡的慈善事业。

“为者常成,行者常至。”一个共产党人,不管走多远,只要心系群众,就有了方向和力量。生于大别山、又归于大别山的许光,把一切为民的情怀融入了血脉,写在了群众心中,刻在了大别山巅……

编辑:信阳日报社全媒体编辑-郑琦
分享到:


热门城市:
区县翻译 :

在线客服

QQ客服一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二
在线客服QQ1097430389
QQ客服三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