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翻译公司 信阳翻译公司 信阳翻译公司
123

一片深情献沃土——记省科技厅驻光山县周湾村第一书记陶曼晞帮扶二三事

信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信阳新闻网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
6月底的一天,连续几天阵雨之后,光山县罗陈乡周湾村,不论是山上的油茶,还是农田里的秧苗,处处是满眼的绿色,处处充满着生机和希望。看着一个个正在实施的种养项目,该村党支部书记周谋全和几位村民边说边笑:“这几个项目实施后,年底俺们村都脱了贫,明年过半群众会致富。”

“这都要感谢省科技厅驻周湾村第一书记陶曼晞!”周谋全和几位村民跟记者谈脱贫工作时异口同声地说。

项目帮扶富民心

“驻村帮扶,原来想得很简单,认识几个企业老板说全力支持,引进个企业不就让一个村的群众脱贫致富了。”一直在大城市里生活的陶曼晞,性格非常开朗,直言不讳地介绍驻村前后的思路、工作情况。

2015年9月份,陶曼晞带着秸秆加工项目满怀信心地来到周湾村,跟村干部和村民说建秸秆加工项目,变废为宝,帮村民致富,大家听后也颇有兴趣。企业老板来村论证一番后,项目还没上马就宣布“流产”了。“信阳雨水多,不好收,不好运,不好藏,项目水土不服。”陶曼晞说,“帮扶也要从实际出发啊。”

“要沉下去,一家一户地去看,一家一户地去谈,懂了群众的想法,明白了田坎上的‘哲学’,思路就出来了。”陶曼晞笑着说。

周湾村家家种植水稻,全村2000多人,人均0.9亩水田。可这里种植的水稻产量不高,收入不高,种植技术很低,还是传统的人工插秧。

了解这些情况后,陶曼晞又多方打听,请教地方农学专家,决定先从改良水稻种植品种开始。

今年3月30日,陶曼晞邀请信阳市农科院宋世枝研究员为村民讲解“籼改粳”和抛秧技术的好处。与籼稻相比,粳稻产量高,品质优,而且具有很好的避灾抗灾效果。

这是增加群众收入的一条很好途径,然而到实施时,这些种庄稼的“老把式”们却心存顾虑。习惯了籼稻的种植模式,很多群众不敢冒风险。4月18日、5月10日,陶曼晞又先后两次邀请宋世枝到周湾村进行现场教学和讲解,还购进了足够该村用的粳稻种子和配套的无污染化肥农药,最终打消了一大部分群众的顾虑。目前,周湾村“籼改粳”水稻种植发展到1600多亩,达到97%,覆盖120户贫困户,每亩能增收500斤,户均增收上千元。

传统的人工插秧,不仅弓腰低头人劳累,而且效率非常低,一个劳力一天也只能插亩把田。“像这样咋能脱贫致富?”陶曼晞琢磨,要改变这一传统做法。这里是丘陵,田块都不大,又不适合机械耕作。经调查了解,陶曼晞要向群众传授推广抛秧技术。“抛秧省时省力,移栽效率提高8倍至10倍,而且劳动强度低,对田块要求不高,但产量较高。”5月10日,陶曼晞组织50多个种田大户代表到罗山县、平桥乡村观摩学习。“俺今年用抛秧技术种植40多亩水稻。”抛秧能手老关的一席话让观摩者打消了顾虑。回到村里后,陶曼晞又请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,很快大家掌握了技术。“种田的老传统是要改改了。”周湾村的群众感叹道。

周湾村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浅山多。可山上都是一些不成材的杂树,没有给村民带来什么收入。陶曼晞跑了几趟山上,看到了希望。

“油茶种植就是前期需要投入的时间长,3年至5年才开始进入盛果期,但是盛果期可以持续70年以上,我们把油茶培育好,再交给群众管理,这样‘人走了,茶也不会凉’!”陶曼晞说,“我们对这个项目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很有信心,现在已投入100多万元。”

“发展蚕桑,这里条件较好。”陶曼晞介绍说,“今年,周湾村开拓了125亩桑园,省科技厅购买了13万株桑苗,免费送给村民,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看得见收益了。”

为了让村民打消蚕桑种植顾虑,陶曼晞联系了省丝绸协会“兜底”。“种桑养蚕每亩荒地一年的收益为4000元,我们已经帮村民联系好了蚕茧的收购商,一公斤蚕茧最低价格36元钱,这样村里40多户贫困户都能养蚕脱贫。”陶曼晞说。

周湾村水塘多,陶曼晞打起了这些水塘的主意。今年3月份,陶曼晞请来挖塘专业工程队,对村里11口水塘进行清淤修整,并在水产养殖专家的指导下,投放鱼苗1万余斤,在塘边种植苏丹草,开展生态养殖。鱼塘实行公开承包,年底由承包户、村民、贫困户依据比例,共同分红。“这样可帮扶贫困户80余户,年底人均增收500多元。”

初步匡算,以上正在实施的项目,省科技厅已投入400多万元。项目的实施,让周湾村民看到了幸福的曙光。

智力帮扶乐民心

帮搞养殖、帮建项目,见效快,能让群众很快看到成效。而要让村民自己增强致富能力,让这里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有致富能力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还是要靠智力帮扶。

今年5月初,听说省里要搞山区人才培训工程,目的是培训山区年轻的、积极上进的、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人。陶曼晞觉得这是个好机会,就多方争取了一个名额。按照条件和群众推荐,将正在村里办企业的30多岁村民周磊送去培训学习。“根据农村发展实际,每个课题每次培训一周,连续培训一年。”陶曼晞说。

“5月份就参加了培训学习,每次培训都有新的内容,都会接触到很实用的农业产业技术,我也增长了很多见识。”周磊颇有感慨地说。

产业引路,培训跟进。“我们还准备组织一些年轻人到职业技术学校、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去学习。现在已经统计了全村在家的初高中毕业生,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,分别免费送到不同的职业技术学校、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学习。”陶曼晞说,“让他们掌握一门好技术,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道路上解脱出来。”

智力帮扶,孩子最为关键。今年4月25日,对于周湾村的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日子。这一天,他们见到了无人机,接触到了智能机器人、3D打印、激光切割等,看到了很多过去没有看到的高科技产品。原来,陶曼晞邀请了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联盟走进周湾小学,为孩子们带来很多高科技体验,增强了孩子们爱科学、学科学的兴趣,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创新之路的门。

“如果因为这个活动有几个孩子能励志好好学习,而不是简单地把学习作为谋生手段,能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,看到科技的力量,隔断贫困的代际传递,我就很高兴了。”陶曼晞说。

农村工作,要靠村干部带头。村干部思想超前、见识广、有管理能力、有技术,又能带头致富,就能很好地开展工作。陶曼晞深谙此道,只要有机会,就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,让村干部开阔眼界,学习技术。今年上半年农闲时节,陶曼晞已组织村干部先后到周口、南阳、洛阳等地观摩学习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。

“我好几次都不想当这个村干部了,感到带领村民致富自己没有多大能力。现在陶书记来了我又有信心了。”一个村干部说。

真情帮扶暖民心

采访当天,暴雨刚过,温度骤降,甚至还有些凉意,可陶曼晞与记者交谈不到10分钟脸上就渗出汗珠。我们正感到疑惑时,一旁的罗陈乡党委书记王世军插话说:“陶书记让我们最最感动的有两件事。5月初,她在郑州做了一个手术,还没休养一个月就匆匆从郑州赶到周湾村,临近中午时她还直接到育秧田边,查看秧苗生长情况。因为身体欠佳,晕倒到水田里,当时我们都还不知道她做了手术。现在,她身体还没有恢复好,她那脸上出的是虚汗啊!”

“陶书记一心扑到周湾村扶贫工作上,自己10多岁的孩子也没法照顾。”王世军说,“最近陶书记老公要出差,学期考试刚结束,孩子没人带,又不想耽误这里的扶贫工作,她这次来就把孩子也带来了,边工作边照顾孩子。这能不让人感动吗?”

“陶书记刚来时,村民们都觉得是走走形式,给贫困户几个钱就行了。”周谋全说,“村民吵她,冷嘲热讽很多。有个村民还说‘你不给钱来干啥’。可陶书记不生气,耐心说教,踏实帮扶。现在,村民见到陶书记可亲了!”

“陶书记刚来时让我换栽好的树苗,我说原来的树苗拔掉你给钱啊,我还跟她吵。现在感到后悔,她是真心在帮俺。”村民李本严惭愧地说道。

据介绍,省科技厅帮扶周湾村,不仅派来了第一书记,还派来了一个工作组,他们一行5人,吃住在周湾村。“他们驻村24小时都有人。”周谋全说。

“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3人是常住在这里,另2人是动态的,是省科技厅选派各处的同志,每次来要住2周。2周时间内都干了啥,要有书面小结,有考核,厅里要评比,形成了驻村帮扶比赛。”王世军说,“他们驻村也有创新啊。”

“省科技厅领导非常重视帮扶工作。今年2月17日,省科技厅党组书记赵建军带领省科技厅8个处室的处长到周湾村,了解帮扶工作,研究帮扶工作。省科技厅从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,对帮扶周湾村脱贫致富形成了一致意见,按照政策只要利于帮扶工作就全力支持。”王世军兴奋地说道。

驻村帮扶,默默耕耘。这里有喜悦、也有辛苦,有成就、也有劳累。人虽然晒黑了,累瘦了,可陶曼晞觉得很快乐,她笑着说:“信阳是个大氧吧,在周湾,更养生!”

编辑:信阳日报社全媒体编辑-郑琦
分享到:


热门城市:
区县翻译 :

在线客服

QQ客服一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二
在线客服QQ1097430389
QQ客服三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