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翻译公司 信阳翻译公司 信阳翻译公司
123

32年相伴 我与信阳日报的故事|文字工匠

信阳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信阳新闻网所有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
《信阳日报》前身是《信阳报》,是我走出学校踏入社会时,接触的第一份报刊。

时光过去三十多年了,《信阳日报》报头前后变更了三次。第一次《信阳报》是从鲁迅的书法字体里挑选的几个字组合起来的,至今我依然保存着。

起因是,我在自动电话机房上班,晚上没事,翻翻《信阳报》,看到上面的言论栏目,结合工作中的感受,写了三五百字的《党风“三症”小议》。当时是手抄,用带有格子的稿纸,写了一遍,又边誊写边修改两次,第二天贴上8分钱邮票,寄到报社。

大约半个月后,收到一封报社的信件,我的手颤颤抖抖,莫非是退稿信吧,心里祈祷着,拆开一看,是样报。我随即在第二版找到了我的豆腐块,标题一字没改,但里面内容进行了精简,文字更加通顺了。由此,我和《信阳日报》结缘。

这是我第一次投稿,也是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文章。对于我来讲,这篇几百字的言论,的确影响了我今后的人生。经过多次岗位调整,临到接近退休的年龄,组织上终于看出我在新闻写作上的优势,让我走上了报道邮政系统新闻的写作之路。

后来,《信阳报》升为《信阳日报》,报头采用当时的河南省书协主席陈天然的字。期间,我采访了新县田铺乡邮员徐再满,文章见报后,受到媒体的追捧。徐再满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全国邮电特等劳模后,上级组织也渐渐认可了我的文字功底。这些年,我新闻写作水平的提高,除了订阅新闻爱好者等杂志和购买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外,直接得益于记者编辑的提携。比如一个标题,正副标题不能有重复的内容,各段落的小标题要为主题服务,等等,让我受益匪浅。

由于从《信阳日报》起家的,我将日报当作“家报”对待。有一段时间,“家报”错别字特多,我经常给报社编辑记者挑错。后来,报社来了第一个研究生崔保仓,在一块吃饭时我又提到此事,我打个形象比如,在单位食堂吃饭,扒拉第一口有砂子可以原谅,第二口忍受一下还能过去,第三口我就要放下碗筷了。他说,我就负责纠错,几道把关,今后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,果然,后来报纸上的错别字明显减少了。

《信阳日报》报头第三次采用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的行书。从一个书法爱好者的眼光来看,我觉得《信阳日报》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。

因在《信阳日报》文学版发表过专版文章,使我在文艺路上一路前行。因此,我要感谢《信阳日报》编辑的工匠精神。

编辑:信阳日报社全媒体编辑-郑琦
分享到:


热门城市:
区县翻译 :

在线客服

QQ客服一
在线客服QQ10932726
QQ客服二
在线客服QQ1097430389
QQ客服三
在线咨询